本报记者 余嘉熙 本报通讯员 葛慧君 夏若茵
“网约车司机和外卖骑手的意外伤害保障能否更强些”“新就业形态女职工的津贴能否更到位”……近日,河南省洛阳市总工会第二届集体协商竞赛开赛,一连串直击劳动者权益痛点的“硬核”提问,让赛场始终激荡着紧张而热烈的交锋氛围。
比赛共集结了洛阳市23支代表队的115名“协商尖兵”,其中,既有来自企业一线的技术骨干和业务能手,也有专职集体协商指导员和基层工会主席。他们现场模拟劳动关系双方,就职工权益及平台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议题展开集体协商。
洛阳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以赛代训,提升了各级工会干部和集体协商指导员的协商能力和水平,推动社会各界了解、支持、参与集体协商,促进企业和职工共商共创共建共享。
赛场上,30元订单的“抽成攻防战”
在这次竞赛的决赛现场,一场关于平台抽成比例的攻防战尤为引人关注。
决赛场上,参赛双方激烈交锋。“平台市场占有率已从2.7%升至11.2%,在企业效益向好的基础上,能否在抽成比例上给奔波的司机更多实实在在的回馈?”网约车职工方代表开门见山,语气坚定。
网络平台方代表沉稳接招:“针对司机,尤其是小额订单收入压力,公司已全面梳理抽成规则,确保其与乘客补贴、企业运营成本、司机报酬合理挂钩,守住‘合理劳动报酬’这条底线。”
职工方代表随即反击:“100元以下订单占比79%,降低这部分抽成,将直接惠及大多数司机。况且平台已收取信息服务费,适度让利合情合理。”
经过多轮协商,双方最终达成一致:30元以下订单取消抽成,32元~100元订单降低3%,100元以上订单降低2%。
两天的比赛,参赛者围绕工资待遇调整、技能人才薪酬分配、送餐单价提升、平台抽成降低等“硬核”议题,展开了一场场有理有据的“唇枪舌剑”。最终,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工会代表队凭借扎实的政策功底与灵活的沟通策略脱颖而出,斩获团体一等奖。
竞赛前,筑牢集体协商根基
赛场上的精彩博弈,折射出洛阳推进集体协商工作的扎实根基。
据悉,本届竞赛强化了市、县、区三级联动竞赛体系,将赛点贯穿至基层“神经末梢”。赛前,52名专职指导员下沉一线,用“模拟法庭”的方式,手把手教企业工会主席“算成本、讲法理、撑腰杆”。 同时,洛阳市总还组织了专门的培训班,系统讲解规则、评分要点,尤其强化协商技巧训练。
在洛阳市总与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的协同推动下,赛事覆盖了全市15个县区、2个产业工会和6家直属企业,形成“上下联动、全域参与”的工作格局。
据悉,自2023年首次举办洛阳市总工会集体协商竞赛以来,竞赛始终结合就业市场、紧扣职工现实需求。今年的赛事更是精准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技能人才薪酬分配与创新激励、低收入行业职工待遇改善等核心领域,通过模拟实战,全方位检验参赛队伍的政策把握力、沟通协调力与团队协作力。
赛场外,生力军赋能基层治理
“这场竞赛‘硬仗’,磨炼了我们的‘真功夫’,也打开了集体协商的创新思路。”洛龙区总工会集体协商指导员张亚楠赛后感到“大有收获”。
近年来,洛阳市总持续强化人才支撑,不仅构建起一支由52名专职指导员和8名兼职指导员组成的专业化集体协商队伍,还完善了配套的管理与培训体系,针对企业和职工关注的职工技能提升、稳岗位促就业等重大事项,不断拓展集体协商内容,增强协商的实效性。
同时,重点围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就订单分配、计件单价、抽成比例、报酬支付办法、劳动质量与劳动强度考核等开展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
2025年集体协商“集中要约”期间,洛阳市签订集体合同1036份,覆盖企业3260家,覆盖职工约25万人。
洛阳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强表示,将推动工会干部将赛场上学到的策略、技巧与沟通艺术,转化为一线协商的实战能力,使集体协商真正融入基层治理体系,惠及广大职工群众。
倍悦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